范睢?范雎?
范睢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政治人物,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、政治家。他是魏国人,事秦昭襄王(前306-前251在位)为国相,提出“远交近攻”的策略,使秦国地盘不断扩大,并于公元前255年灭周,开启秦王朝(秦王国继承周朝正统),为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这么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,今人对他的名字用字、发音,不能统一。到底是“范睢(sui)”呢,还是“范雎(ju)”呢?两字字形相近,在古代书写不规范的情况下,两者应该都是可以的。
记载他事迹最详细的典籍是《史记》。其卷七十九是《范睢蔡泽列传》。三家注对“睢”字没有注释。范睢字叔,对“睢”没有任何的解释意义。(中华书局1982版)
《资治通鉴》有对范睢的记载。其卷五《周纪五·赧王四十五年》,在“范睢”之下,元代胡三省注曰“睢,音虽”。(中华书局1956版)
《战国策》也是记载战国大事的史籍。其《秦策三·范子因王稽入秦》也有注音。南宋鲍彪“补曰:睢,音虽”。(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版)
至此,我们可以明白了,“范睢”正确,而“范雎”不正确。
非常遗憾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《辞海》都错误地把“范睢”写作“范雎”。也许是它们的影响非常大,所以才混淆了很多人的视听。
非常希望我们的编辑朋友多多注意,还原“范睢”,不要再以讹传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