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典忘祖的几个姓氏

      在电脑打字普及之前,汉字的简化一直是个趋势。虽然1970年代的二简很不成功,但影响很大,有些姓氏被胡乱简化直到现在没有恢复原状。当然,有一些是在更早之前就被胡简的。这种姓氏的胡简,只是把自己祖上传下来的姓氏消灭了,而不是真正的简化。

。姓字本为“萧”。汉初三杰之一、第一丞相是萧何。南朝齐、梁两代,萧是皇姓。近代萧姓名人有开国名将萧劲光、萧克、萧华等,还有早期的革命家萧楚女。“萧”被“肖”取代在很早前就有,但是个别现象,光绪《正定县志》地图上标有“肖家营”。好多萧姓人消灭自己的姓氏应该是受1970年代二简的影响。“肖”本不是姓氏,而现在姓肖的可能比姓萧的还要多。

 

字本“阎”。唐朝有著名画家阎立本。清朝有著名考据学家阎若璩(音渠)。近代有军阀阎锡山。以“闫”代“阎”是深受二简的影响。“阎”的草书接近“闫”。我还听有些阎姓人说过不想与“阎王”同姓,所以改成“闫”的。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居然把“闫”与“阎”并列为姓氏,实在不应该。

 

字本“傅”。傅姓的始祖是商高宗武丁的大冢宰傅说(音悦)。明朝有开国名将傅友德。清朝有一代名医傅山。近代有抗日名将傅作义。二简时,“傅”被简成了“付”,而好多傅姓人即便二简被废也没有恢复自己的原姓。“付”姓也有,但人数极少。

 

字本“戴”。戴姓名人,在西汉时有注《礼记》的“大小戴”戴德、戴圣,清朝思想家戴震,近代军统特工首领戴笠等。因为“戴”字笔画太多,好多戴姓人就图省事,写成“代”了。其实,“代”也是个姓氏,不过人数太少。

 

字本“窦”。古代名人有窦漪房(太后)、窦婴、窦融、窦宪、窦建德等。“豆”也是一个姓,但人数太少。“窦”姓改为“豆”受了二简很大影响。记得在1980年代,石家庄市南边栾城县(今栾城区)G107沿线有个窦妪镇,当地好多人把它写成“豆于”,因为是手写,有时“于”字钩不明显,就成了“豆干”。

 

。这是两个姓,但有很多“游”姓人在二简时期把自己的姓写成了“尤”,以后也就延用了下来。当代名人有楚辞研究专家、文学史专家游国恩,表演艺术家游本昌等。《红楼梦》中有尤氏三姐妹。《天龙八部》中有游坦之。

 

。这是两个姓,一个是兰花,一个是蓝色。二简时期“蓝色”简化成了“兰色”,而“蓝”姓人也就把自己的姓写成“兰”,使不同源的两姓合为一个,实在不应该。蓝姓名人有明朝开国名将蓝玉、近代学者蓝公武等。

 

20世纪时,电脑没有普及,人们对姓名用字不太严格,甚至有三个字都写错的。而在户口登记普及电脑之后,就丁是丁、卯是卯了,以前铸就的错现在想改都困难了。

 

首页    杂文杂谈    数典忘祖的几个姓氏

当前位置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