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经教您养生
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。这是自然规律。
中医学经典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》中对于四季养生进行了论述:春季的三个月,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大自然生机勃勃,草木欣欣向荣。人们应当晚睡早起,漫步于庭院之中,披开束发,缓舒身形,使神志随着春天的生发之气而舒展,不要做“杀”“罚”等逆忤的活动。违反这个规律行事,就可能使肝脏受到损伤(春五行属木,肝脏五行也属木)。
夏季的三个月,是草木繁茂旺盛华美的季节,大自然里阴阳之气相互结合贯通,各种草木纷纷开花结果。人们应当晚睡早起,不要抱怨白昼时间太长,要使自己心中没有郁怒,使姿容肤色显得秀美,并使夏气得以疏泄,精神饱满地与外物相呼应。违反了此规律,就可能使心气受到损伤,到了秋天就可能患疟疾。这是由于夏季里长养的基础差,供给秋季收敛的能力也相应地差了。
秋季三个月,是草木万物达于成熟的季节,天气劲急,地气清明。人们应当早睡早起,和晨鸡的活动时间大致相仿,使心志保持安定,进而舒缓形体,收敛精神,使之内守,让秋天的肃杀之气平和下来,不要让神志外驰,使肺气清匀。违反了它,就可能损伤肺气,到了冬天有可能患呼吸类毛病。这是由于秋天里收养的基础差,供给潜藏之气的能力也就差了。
冬季的三个月,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,天气严寒,水结冰,地冻裂。人们不要扰动阳气,应当早睡晚起,一定要等到太阳出来时再起床。要让心志如伏似藏,好似心里很充实,又好似已经得到满足,还要避寒就温,不让皮肤开裂,使阳气藏而不泄。违反了它,就会损伤肾气,到了春天就有可能患痿厥之病。这是因为冬天里藏养的基础差,供给春季生养的能力也随之而差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