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筠松传
杨筠松(834.4.20-900.3.12),名益,字筠松,窦州(治今广东省信宜市镇隆镇)人。 生于唐文宗大和八年三月初八日(甲寅年戊辰月己未日)甲戌时。父名淑贤,生有三子,长曰筠翌,次曰筠殡,三曰筠松。
杨筠松幼时即聪明绝顶,饱读诗书,过目不忘。十七岁时科举及第,官至金紫光禄大夫。
杨筠松生活年代已经进入晚唐,政治非常腐败,但他淡泊名利,为官清廉。
他与琼林御库的总管关系非常好。琼林御库就是皇家图书馆。这给他提供了借阅大量藏书的方便,使他能尽情地研读中国勘舆学鼻祖郭璞的《葬经》、陶侃的《捉脉赋》、僧一行的《界水说》和丘延翰的《八字天机》等,使他的勘舆理论迈上了一个新台阶。
后来,杨筠松掌管灵台(帝王观察天文星象、妖祥灾异的建筑)地理之事,成为唐僖宗的国师。
唐僖宗乾符五年(878),农民起义军首领王仙芝战死,黄巢继任,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唐斗争。这年,杨筠松45岁。他准确地测算出唐朝气数将尽,遂萌生了退隐之意。
广明元年十二月初四(881.1.7),黄巢军攻下华州(治今陕西华县),抵达霸上,唐都长安一片混乱。第二天,唐僖宗仓皇逃奔成都,杨筠松也逃出了京城。
有说,杨筠松将御库中风水地理方面的经典秘籍,窃为己有,带到民间。这点不可信,也不符合杨筠松的为人风格。杨筠松当着御库总管的面,清点整齐,如数归还。他凭借着自己超强的记忆力,将典籍内容印到了自己脑海中。
据传,杨筠松先入昆仑山,得遇九天玄女,获赐《黄帝龙首经》和《太乙遁甲六壬步斗》两部秘籍。之后,杨筠松辗转来到虔州(治今赣州市)。
唐僖宗中和五年(885年)三月,杨筠松行至雩都县(今江西省于都县)崇贤里黄禅寺(在今梓山镇),在此邂逅了曾文辿(854-916,雩都人,辿音chān)。曾文辿被其非凡的风水学识所倾倒,遂拜杨筠松为师,成为杨筠松的大弟子。
之后,杨筠松带着曾文辿云游天下,遍阅山川,并手把手地传经送宝,但是曾文辿一直都想寻找一块吉壤,世代定居下来。在宁都的赖村,曾文辿认为那里的风水可以出大官,但杨筠松说那里的山是秃头山,只会出大盗。在雩都的平头寨,曾文辿说这里是“五虎下山,狮象把水口”,将来子孙肯定兴旺发达,但杨筠松说他看错了,是“五鼠下山,猫儿把水口”。曾文辿发现三僚(今属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)的风水不错,“前有金盘玉印,后有凉伞遮荫”,子孙可以世代为官。杨筠松一看,果然是一片肥沃的盆地,山水环绕,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,在遥远的盆地边缘有一棵高大的松树,树底下卧着一块圆形的巨石。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整个盆地就是一个巨型罗盘,盆地中间的长条形石峰酷似罗盘的指针,而松树和巨石则是地师随身携带的雨伞和包裹。这里简直就是风水师的绝佳宝地,可以世代出堪舆大师。
杨筠松和他的徒弟曾文辿、廖三传(861-921)一起,在盆地中间搭起茅棚住了下来,一人一座茅棚。茅棚为“寮”,故称“三寮”(如今为“三僚”)。曾文辿将全家迁往三僚村定居时,杨筠松特地为他择址定向,并作了一份《三寮地钳记》流传至今:
僚溪山水不易观,四畔好山峦;
甲上罗经山顶起,西北帘幕应;
南方天马水流东,仙客朝拜中;
出土蜈蚣艮寅向,十代年中官职旺;
今卜此地为尔居,代代拜皇都;
初代钱粮不兴大,只因丑戌相刑害;
中年富贵发如雷,甲木水栽培;
兔马生人多富贵,犬子居翰位;
今钳此记付文辿,三十八代官职显。
虔州刺史卢光稠闻听杨筠松的盛名,遂请杨筠松择基扩建虔州城。杨筠松走遍周边山山水水,寻觅龙脉、水口,运用他独创的“形势派”地理文化理念,精心勘址、规划布局,经过十个月的日夜操劳,完成全部方案。新虔州城周长约4500米,建有城垛、炮楼等军事设施,开有西津、镇南、百胜、建春、涌金五大城门。自唐代至清末,赣南中进士和状元550余名,可谓人杰地灵。
除曾文辿、廖三传外,杨筠松的亲传弟子还有刘江东(884-972,雩都人)、胡矮仙、李曲脚、丘仙翁等。
杨筠松一生著述颇丰,有《撼龙经》《疑龙经》《青囊奥语》《天玉经》《都天宝照经》《龙脉经》《二十四山》《画荚图》《四大穴法》《胎腹经》《十二杖法》《葬法倒杖》《金刚钻》《三十六龙》等书,给研究中国古代地理留下了大量翔实的文字资料和实物遗产。
因为杨筠松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,使贫者致富,所以世人称其为“救贫先生”,后人由此也称其为“杨救贫”。
唐昭宗光化三年二月初九日(庚申年己卯月丁卯日),杨筠松病逝于虔州,终年67岁,葬于虔州雩都县寒信峡药口坝。
三僚村在元朝至正年间(1341-1368)由曾氏和廖氏后人分别修建了一座杨公祠,以纪念杨筠松的伟大贡献。
廖氏杨公祠位于三僚村盆地的西北部御屏峰下,供奉杨筠松、廖瑀(三传之孙)。祠有两副对联。第一联曰:“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,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。”第二联是:“抽爻换象堪移一天星斗,避凶趋吉真乃万国神仙。”相传第二副对联是南宋状元丞相文天祥所题。
如今,“三僚堪舆文化”已经被认定为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(载《河北周易》第42期2023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