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忆三次入学通知书
张娜同学回忆当年接到北大入学通知书的情形,使我想起了自己当年接到通知书的趣事。
1983年的高考比前几年的时间推迟了一个星期,况且是首次在不知分数的情况下填报志愿,我自己粗略地估了500分(首次语文、数学各120分,外语100分,满分640分),斗胆在第一志愿上填下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(上小学时学习毛主席语录有“北大清华倒是走向正轨”)。之后,我回到村庄,开始了慢长而难熬的等待。
8月下旬,第一批院校通知书陆续送达考生手中。21-25日,我每天都满怀希望到村里收发员那里询问有没有我的通知书,结果五次都是丧气而归。这时,村里已经有人说我上不了北大了。我自己更是着急啊。
我家1976年由河南迁回河北,虽不是外来户,但是后来户,很有些受气,我上初中和高中的通知书都没收到。当时的通知书大多采用人捎的方式送达。1978年邢台县恢复升学考试,会宁中学招收三年制初中生,我参加了考试。后来村里不少人说见到我的录取通知书了,但我一直没见到。开学那天,我父亲用自行车驮我,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到了会宁中学。向老师说明情况后,尚老师说有孩子的名字就可以上,没通知书也没事的。我感激尚老师啊。
三年的初中学习非常顺利,考高中后就回家休息去了。虽然考得不好(自己估分理化不及格,别的都很好),但我感觉考上本校高中还是没问题的。于是到了高中开学的日子,虽然没有接到录取通知书,我自己还是忐忑不安地去了学校。一进校门,见到初中同学,我就问考上高中的有没有我,同学说当然有你了,你是咱班第一呢。同学还说暂分五个班,红纸名单贴在墙上。可能是太凑巧了,我扫了一眼没有找到我的名字,马上去找尚老师,尚老师说应该是漏写了。
两年的高中生活(邢台县最后一届两年高中)转眼即过,高考成绩虽然像中考一样很不理想(语文只有70分),但也自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。
1983年8月26日,我在家实在待不住了,早晨骑自行车去20多公里外的学校找老师问我的通知书寄到学校否,老师说没有,我只好无精打采地回家。在村口,我遇到了村校老师。他问我去哪儿了,我说到学校查问通知书。他说:“上午喇叭广播要你取挂号信,你快回家看看是不是通知书吧。”我来到家门口,还没进院,就听到家中一片热闹欢呼声。我心里踏实了,进屋,见到了北京大学的入学通知书。
当天中午,我草草地吃了饭,马上骑车赶往会宁中学向老师报告,以免老师担心。路上赶得太急了,推车走上大桃花与小石头庄之间的七里河东大坡,上车时一脚踏空,摔倒了。我当时根本感觉不到疼,马上扶起车子继续前行,只想让老师在第一时间分享快乐。
这个北大入学通知书,真的为老师、父母争了气。我们家在村里再也不受欺负了。
大学入学通知书在报到之后就由系里收回了。后来陈爽同学在给系里帮忙清理档案时,把我们班同学的入学通知书保存了下来,毕业30周年聚会时发给了各位同学。我找文印店做了塑封,把它作为个人文物珍藏起来。